当前位置:文学热点>历史军事>扩张之路> 第五百九十八章 会议 下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五百九十八章 会议 下(3 / 4)

就在蔡锷把目光转向长桌,并且打算与其他人讨论一下的时候,却发现吴佩孚这个时候已经趴在桌子上,正和别人争论着什么,看上去似乎很激动的样子——————好吧,不是似乎,而是真的很激动,看起来对于这个计划最感兴趣的恐怕就是他了…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为了保证计划绝对不会出任何的差错,这些日子只要一有空,蔡锷就会和吴佩孚一起跑到严绍这里来,和冯国璋等人商谈这次的计划,甚至就连本来应该上任了的蒋百里,也为蔡锷强行挽留了许多天,帮忙对整个计划提供了许多意见——————别人或许不知道,但蔡锷还是很清楚自己这个好友的能力的,自然不会浪费了…

与此同时,在蔡锷与其他人的要求下,整个计划也开始逐渐启动起来。

首先需要准备的就是物资,无论是攻打海参威及外兴安岭,还是走中亚铁路,先一步占领乌拉尔山脉,都需要有大量的物资做准备。毕竟他们可不仅仅只是在准备着一场战役,更是准备着长期占领。

偏偏西伯利亚地区很是荒芜,这些年来并没有得到多少开发,想从当地得到物资上的补充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了,所以也就只能仰仗国内的补充了。

不过按照计划,外兴安岭仅仅只是次要的位置,是吸引其他人注意力的一处地点——————也就是让人误以为国社政府的注意力只在外兴安岭,迷惑其他国家。

所以物资仅仅只是将小部分准备在了东北地区,而把大部分的物资准备在了兰州,并决定在迪兰铁路通车之后,把物资运往新疆。等待合适的时机…

另一方面,吞下西伯利亚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,更需要担心的是铁路的安全,沿途的铁路都需要有人保护。所以部队的兵力也绝对不能少了,按照蔡锷和蒋百里的计划,至少需要一百万的兵力才够用,因此他们对严绍暂时不往欧洲派兵的决定非常赞成。

甚至还提出了继续扩军的建议,眼下国社政府已经派了大量兵力前往欧洲与中东,若是在往西伯利亚派兵,那么国内的总兵力将会达到一百六十多万。

问题在于,你不能把兵都派出去,而自己的老巢不留一兵一卒吧,那么国内显然也需要留下很多的兵力才行。考虑到日本的威胁,这个数字绝对不能低于六十万…

再加上预备发生突发情况时所需要的部队,严绍他们必须要扩军至少二百五十万才行,考虑到这个数字未免太难听了,蔡锷与蒋百里建议把国防军的规模扩大到二百五十五万。其中陆军二百四十万,海军十五万…

如此一来,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有问题…

自然,这么做肯定需要大量的物资,所以在决定下达之后,国内的许多物资就已经开始往东北与兰州方向调动。

这时的中国与前清乃至北洋时期不同,政府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很强。洋人在国内的行为也不像后世那么放肆,就在三个多月前,地方政府甚至抓到了一些盗墓者——————尽管他们自称自己是考古学家…

事实上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,中国本身的文明也开始逐渐吸引一些外国人,连带着中国的一些文物在国外也开始升值,于是很正常的。便有许多洋人开始盯上了国内的一些古墓…

三个月前抓到的,就是这么一类。

整个队伍,主要有七个英国人,另外还有一些受到雇佣的当地人,这些人可以说是被一勺烩。全部都被地方警察给堵住了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文学热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