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文学热点>历史军事>扩张之路> 第四百六十五章 举动 二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四百六十五章 举动 二(2 / 5)

但是,严绍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阵地战。让协约国和同盟国流尽鲜血。如果把坦克这种专门应对阵地战的装备弄了出来,被协约国还有同盟国给学去了,那么战争很有可能会提前结束。让他们流尽鲜血的想法也就可以彻底的不用想了。所以如果只是为了山东战场上的一场‘小规模’战争就把自己的底牌给拿出来,这未免也太得不偿失了些。

所以对于这场战争,严绍丝毫没有要把底牌拿出来的意思。

甚至就连蔡锷和蒋百里,也不清楚坦克的存在。

不过也正因为没有新兵器的出现,所以双方对于这场战争也只有用最简单的方式,那就是面对面的硬拼。直到其中一方流尽了鲜血为止。

另一方面,在日军开始堑壕掘进的时候,为了避免己方陷入被动,所以蔡锷和蒋百里也命令部队进行掘进工作,务必要比对方更快一些。这样也更能掌握在战场上的主动权。

而在派人挖掘堑壕的同时,蔡锷和蒋百里也把手里的所有迫击炮都集中起来使用——————既然这东西是专门为堑壕战而研制。那么就让他们发挥些作用好了。

实际上对于对方的掘进战术,蔡锷和蒋百里也没太多的办法,毕竟他们手里的机枪根本就拿堑壕里面的敌人没办法。

而让两人没有想到的是,迫击炮在这其中的确发挥了不少作用。

虽然为了开展掘进战术,神尾光臣投入了不少的人,但在蔡锷他们这边也已经有了一个‘1914年制’的步兵师,装备有三百多门拥有各个口径的迫击炮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三百多门迫击炮,这个数量如果是搁在二三十年后,绝对不能算多,毕竟那时迫击炮数量最多的国家甚至生产了数十万门这种武器。相较而言,国防军集中在山东战场的迫击炮不过才300多门而已,只能用何足挂齿来形容。

但就算这样,这300多门迫击炮还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。

虽然堑壕的存在,使得国防军装备的轻重机枪无法对其中的日军造成伤害,但是弹道弯曲的迫击炮却能很轻易的就把炮弹送入堑壕里面,唯一的问题仅仅只是怎么把炮弹打进去而已。

毕竟是刚刚才开始列装没多久的装备,在精确度方面还要差上很多。

但就算如此,凭着迫击炮的装备,同样开展掘进工作的国防军硬是在进度上比日军多出两倍来,在纵深方面占尽了优势。

而彼此之间的堑壕距离也只有5、60米而已,这个距离很不错,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彼此装备的手榴弹都扔不到对方,这也就让堑壕里面的士兵们有了充足的休息时间,不必担心什么时候自己的脑袋上会落下一个手榴弹来。

但麻烦的地方就是,这个距离对机枪威力的发挥有很大的限制。

虽说50米的距离也足够机枪手弄死一片了,但距离太短的话。终究还是容易让对方突破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文学热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