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忧恐(1 / 3)

谢瑾没有说话,郗归一字一顿地说道:“忌惮谢氏,阴谋加害,却根本没有相应的能力,只能继续依靠你;无兵可用,求助北府,却又听信谗言,不愿北府扩充兵员;仇恨世家,想要解决世家多蓄部曲的问题,却毫无胆量,生怕被世家记恨。”

她看向谢瑾:“你说,这样的皇帝,怎么能令人效忠呢?”

对于今上的品质和能力,谢瑾比郗归清楚得多。

可若想免于桓阳篡国的动荡,唯有扶持正统这一条路可走。

先帝只有两个儿子,无论是论嫡还是论长,谢瑾都只能扶持今上继位,他别无选择。

然而这件事关乎郗岑的败亡,虽然谢瑾与郗归都心知肚明,但可他还是不愿提起。

于是谢瑾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地说道:“廷议之后,圣人颁下圣旨,先徙五百户流民至京口,以观后效。”

“五百户?”郗归重重地将玉碗搁在案上,“五百户流民,其中的青壮男子不知道有没有三百个。圣人这是将京口当作收容所了,非但不给京口补充兵员,还要让徐州出资养活这些老弱妇孺?我倒是不介意安置这些人,可无论如何,总该多给我一点青壮吧?淮北其余流民呢?安置在了哪里?”

“其余流民,会暂且由淮北徙至江淮之间。至于以后的去处,还需再行商议。”谢瑾握住郗归的右手,郑重承诺道,“阿回,你放心,十日之内,第一批流民必定会被送到京口。此事一旦开了先河,后面便会顺利很多。一月之内,我一定会再送一千户以青壮为主的流民过来。”

郗归没有说话,谢瑾抿了抿唇,继续劝道: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京口眼下实在是太过引人注目了,等市马之事铺展开来,琅琊王与鲜卑互市之事,定会吸引去大半目光。建昌马一路顺流而下,途经多地,那些世家恐怕也会想要分一杯羹。到了那个时候,流民徙徐之事,就好办得多了。”

“什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?”郗归甩开谢瑾的手,自嘲地说了一声,“不过是我还不够强大罢了。”

她倔强地扬起了头颅:“如果我有桓大司马那样强大的兵力,如果我是如同桓大司马那样强大的威胁,那他们统统都会噤声。”

她看向谢瑾,缓缓说道:“同理,如果你手上有一支强大的军队,而不仅仅是在政务上独占鳌头,那么他们就不会再明里暗里地讥讽你有不臣之意,而是会做出臣服的模样。”

谢瑾没有说话。

郗归坚决地说道:“无论如何,迁徙淮北流民至京口、晋陵一带,自祖父在世时便有先例,明帝也是首肯过的。淮北流民可以暂时安置在兖、青二州,但江北毕竟太过靠近战场,无论是平民还是青壮,都无法得到必需的休养与操练,他们必须被送到京口,而不是不明不白地成为世家大族的奴隶。”

“好。”谢瑾抿了抿唇,轻轻颔首,“阿回,我保证,一定会按照你的意思安置好他们。”

“嗯。”郗归轻轻颔首,投桃报李似的说道,“豫州也靠近抗胡前线,等新的青壮训练完毕,如若你有需要,北府军可以派人前往支援。”

“好,那就多谢阿回了。”谢瑾故意作了个揖,想逗郗归开怀,随后又打开几上的笼屉,将之轻轻推向郗归。

郗归顺着他的动作看去,只见笼屉之中,是一枚枚精巧的鹭角黍,每个都只有荷花酥那般大小,个个都不重样。

“从前在荆州的时候,你便最喜欢蜀地、吴地和广州的吃食,端午快到了,我让家里的庖厨按照各地口味,准备了咸甜各色鹭角黍。今日天色晚了,你先略尝尝看。”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文学热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