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文学热点>历史军事>南风紧> 第234章 找人谈话(上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34章 找人谈话(上)(1 / 1)

回到府城后,苏圣平又悠闲的在家中待了两天,重新和两个孩子熟悉之后才出城来到工业园这边。年节的时候,他私下来工业园这边看过了,对工业园的建设十分满意。

总体上来说,经过不断买地扩建,工业园的面积比一开始扩大了三倍不止。好在当初有过仔细规划,现如今生产区域、生活区域、研究区域、仓储区域布局合理,也能满足现实的需要。

去年一年,工业园的出产仍然是体系内最大的资金来源,商社处于第二的位置,物流行因为一直在买船、招人,所以盈利并不太多。

两大船队原本也是有很大收益,但苏圣平要求他们不停的买船,扩大船队规模,还要做好分批的准备等,再加上支持宝岛民团基地的建设,所以这两年账面上都没见到收益。

好在有工业园和商社,维持现在宝岛民团、信息部和科学研究院的开支已经绰绰有余,还有很大结余。

工业园的几处工场,现如今的产量基本满足了需求,生产区域暂时不会有新的建设。但这并不是停止,用苏圣平的话说,目前正是储备土地,等待新的项目投入建设新的工场。

生活区域大体规划也在那里,除了因为人数不断增多,一直在盖房子之外,只是多了不少店铺,差不多成为一个小型的社区了。

科学研究院变化不大,当初建设的时候已经有充分的考虑,给各个研究所建造的房屋也是最为充裕的,所以目前还不用忙着扩大。

变化最大的地方,就是已经建成的码头及建成的造船厂。船厂的房子为了防台风,建筑材料用的是条石和大木料。如今为了满足船厂需要,不仅会在本地深山中采伐木料,还特意拨出了一批船,用于从越南等地购买木料。经过几年建设,码头也变化很大,尤其是在苏圣平指导下动用的那种人力“航车”,和从仓储房内直通码头的铁轨道,同样成为码头的特色。

那天来的时候,苏圣平没有惊动任何人,这次来则是准备和这边的几个负责人谈话。首先要见是工业园的几个管事,不过得知苏圣平到来后,商社、科学研究院、码头的几个负责人也匆匆赶来。年节时,苏圣平拒绝见大家,搞的众人心中没底,这会见到苏圣平笑容满面的样子,才把悬着的心放下。

让其他人各自去忙后,只让工业园的三个管事何志敏、任锡良、华良栋陪着,在各个工场、造船厂、码头闲逛。

现在他们三个各有分工,何志敏负总责,任锡良负责工场的生产,华良栋负责造船厂和码头。年节的时候,苏圣平已经放话让众人好好思考过去的工作以及今后的计划。三个人显然都有所准备,对苏圣平的提问都能答上,对今后的工作也都有所思考。对于过去的工作,苏圣平以肯定为主。对于今后的工作,则是查遗补漏,指点为多。

吃过中饭后,见的是商社吴波涛、赵福和陈佳松。今年,复兴商社的任务将会比较重。一个是和韩夏青天南商社的合作,准备把赵福派到吴朝那边,和天南商社一起先把“商场”开起来,协调好和物流行的衔接。这会要把吴朝那边的事情、自己假借王家身份等等事情以及合作的注意事项跟赵福讲清楚。

另一个就是元朝那边,现在这个时候是不是利用路平的身份和忽里温的看重,把生意做到元朝,他还没有下定决心,就是想听听他们三人的意见。

三人的意见很一致,对于和吴朝的合作,因为对于己方来说比较简单,只要做好货物交付、钱款交割,其他的都由天南商社负责,为此没有什么问题。但是对于元朝那边的事情,三人同时表示了异议。

和韩夏青的合作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,就是根据当初的协议工业园生产的产品路、高两家都有在专卖权,复兴商社要参与其中就必须和两家商谈。但相信问题不大,因为两家的规模原本就不大,卖到吴朝的货物不多,只要不危害他们现有利益的情况下,甚至可以考虑和他们合伙组成一家新的商社,再依托物流行,来和天南商社合作。

可元朝不同,先不说自己毫无基础,就说如果要把商路开拓到元朝,所卖的商品和王家的就完全重合,完全等同于相互竞争。事关王家根本利益,王少杰也不可能因为苏圣平是自己的女婿就有所让步,到时岂不是影响两家的关系,何况他们之间也是有协议的。

苏圣平也从善如流,考虑到自己那个老丈人,想想确实不大适合到元朝去,也就作罢,继续和他们商议吴越两朝的商事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文学热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