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文学热点>历史军事>我的公公叫康熙>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不一样了(打滚求月票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不一样了(打滚求月票)(2 / 5)

除了族人,连带着金家的姻亲,也一家家的扒出来,多是内务府的大户,不乏八旗汉军人家。

不过除了曹荃刚开始的时候四处钻营了一下,其他人家都安静如鸡,等着宫里吩咐。

没过两日,就又有几条罪名出来,都是金家父子在杭州织造任上时的错。

一是以操纵生丝的价格,拿着内务府的定额,可是在地方上压价采购,中间不仅赚了一回结余款,收购数额还远超过内务府年度所需,多余的生丝按照市价或高过市价卖给地方商贾,一里一外,赚了两次银子。

二是预先制作,因杭州织造春夏人工价格比秋冬贵,就提前一年制作次年任务,付出的人工是秋冬的价格,入账的时候却是按照春夏的人工结算,一年下来剩下两万两银子人工费。

三是广善库借款,在织造任上时先后借了两笔银钱,加起来五万三千两,本息都没有结清。

四是办皇差时,账目虚高,香水、珠宝、衣服料子等入账价格与采购价格不符,最多相差三倍有余。

内务府衙门。

九阿哥看着这几条罪名,有些不放心了,吩咐何玉柱道:“叫曹顺进来。”

何玉柱下去,叫了曹顺进来。

九阿哥直接将这个递给曹顺道:“你跟爷之前在江宁织造衙门,应该对织造事务也熟,你瞧瞧这几条,你大伯犯了没有?要是小打小闹的,那你去信过去,改了就是;要是数额巨大,那你也别去信了。”

曹顺接过来看了,半晌没说话。

除了暂时还没有向广善库借款之外,其他三条他大伯都干过。

九阿哥佩服道:“一个个,都挺厉害了,账面光鲜,去年高衍中去查三织造,什么都没查出来,这要不是慎刑司出手,谁晓得敛财竟有这些花样!”

曹顺喃喃道:“奴才不是为大伯辩解,办差时采购价跟入账价不符,这个是惯例,因为还要防损耗,就比如宫里进一百瓶香水,可是从江宁到京城千里之遥,玻璃也容易碎,就要预备出一百五十瓶来,防着损毁,宫里的东西,宁可多不可少,更不好有瑕疵……”

“至于操纵生丝价格那里,有时候不是有意的,户部拨下去的银子,每年都是固定的,可是生丝的价格,每年都要浮动,丰年的话,生丝价格就低;荒年的话,价格就高,可是衙门的采购银子十年、二十年都没有变过……”

金家那种还要倒一手,确实无耻了。

曹寅跟李煦都是读书人,不是这个行事。

九阿哥听了,道:“既是有内情,那你就不用管了,等你大伯晓得了金依仁添的这几条罪名,会自己上折子跟御前解释的。”

给皇家办差,只能好,不能孬。

有了错处,那都是能问罪的,自然要周全行事。

九阿哥也不是苛责之人,听了曹顺的话,就晓得这两条本不算罪名,金家是尺度大了。

曹顺应了,道:“九爷,金家的罪名越来越多了。”

九阿哥看了他一眼,道:“操心这个做什么?你大伯做过汗阿玛的哈哈珠子,是宫里长大的,最是晓得规矩,不必担心。”

曹顺点点头,退了出去。

九阿哥跟十二阿哥道:“这做人,不能太厚道,太厚道了自己难受,还是该自私些,日子才畅快。”

十二阿哥想了想,道:“九哥不喜欢曹侍卫行事?”

九阿哥点点头,道:“对家人太墨迹,明明是曹寅那里言而无信,没有儿子过继了侄儿,将曹顺带离父母身边,结果有了儿子又反复,反复了早送回去也行啊,还留在身边做个备选,这叫什么事儿?就算有养恩,这折腾一圈,也当减半,不明着埋怨,敬而远之就是了,还要操心那边的前程,太厚道了;对他父母也是,既是他父母宝贝其他儿女,那就麻溜地远些,还当自己是长子长兄,被那边呼之则来挥之则去,跑腿打杂的,这不是自己找不痛快?”

结果呢?

大家都欢喜了,就憋屈曹顺一个。

九阿哥觉得曹顺这个心性,要是不改改,往后自己能将自己憋屈死。

他就是见不得老实人吃亏,才插手一回曹家事。

十二阿哥道:“曹侍卫做了多年的长子长孙,责任心就重些,只要不耽搁差事就是了,其他的事情还要他自己想开。”

九阿哥点头道:“是,还要他自己想开。”

心性厚道,不算毛病,不应该被嫌弃。

反正九阿哥只帮这一回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文学热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