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文学热点>历史军事>红楼之挽天倾> 第六百三十七章 崇平帝:朕这个女儿,女大不中留啊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六百三十七章 崇平帝:朕这个女儿,女大不中留啊(3 / 4)

大明宫,偏殿中,内书房

光可鉴人的地板上倒映着女官、内监的人影,御案之后,身穿黄色龙袍的中年天子,眉头紧皱,手中正在看着一封奏疏。

已是几天时间过去,这位中年天子自然先后收到在清江浦的左副都御史彭晔,以及贾珩后续奏报的奏疏。

「南河总督高斌畏罪自尽,泗州一场大雨,将河道衙门的这些老底儿全部翻出来了!」崇平帝将手中的奏疏放下,冷声道。

天下之事就没有一个省心的,中原叛乱方定,黄淮又是泛滥,会不会酿成洪灾,不得而知!

一旁正在吩咐着几个女官,准备晚膳的宋皇后,容色微怔,那张丰艳雍美的雪颜玉肤上浮起担忧之色。

因为这几天崇平帝又是废寝忘食,甚至担心耽搁处置来自奏疏,宋皇后就只能让女官将晚膳送到内书房。

「陛下,子钰不是去了河道衙门的?」宋皇后轻步而来,温宁如水的眉眼见着关切。

「梓潼,南河总督高斌畏罪自尽,下面河官也多半蛇鼠一窝,南河所修河堤可有子钰督修东河牢固,谁也不知。」崇平帝面色凝重,语气忧切说着:「河南之地的河堤不过新修,却能阻挡洪汛,而南河河堤,朝廷每年都拨付工款,却一冲即溃,焉知不是冰山一角?」

宋皇后宽慰说道:「陛下不要太过担忧了,子钰既在南河,应有办法的。」

崇平帝轻叹道:「虽有子钰坐镇,可这些河堤不是他亲自督修,如是决口,天灾非人力可制。」

说起来心头也有些不是滋味,满朝文武,就只有一个得用,从北到南,四处救火。

转而看向一旁侍立的戴权,道:「派人去锦衣府和通政司盯着,一有永宁伯的奏疏和密奏,即刻来报,不得延误。」

「奴婢遵旨。」戴权连忙应了一声,也不好提醒崇平帝,这已是天子

今日第三次下着类似的命令。

戴权刚出殿外,就见一个内监快步而来,手中抱着一个盒子,心头一喜,迎上前去,听得果是贾珩的奏疏,抱过木盒,折身进了殿中,欣喜道:「陛下,锦衣府六百里加急从徐州的奏疏。」

打开锦盒,取出一份奏疏。

贾珩情知崇平帝担心南河河道局势,到了徐州后就给崇平帝写了一封奏疏,而后到淮安府后整饬了河道官员后,又是给崇平帝写了一封奏疏,以六百里急递送至神京。

「拿来。」崇平帝从戴权手中接过奏疏,连忙打开翻阅着,随着阅览其上文字,皱紧的眉头渐渐的舒展开来。

宋皇后见着天子脸上阴云散去,心头松了一口气,开口道:「陛下,子钰怎么说?」

子钰的一封奏疏,比她十句百句宽慰的话都管用。

崇平帝面容和缓几分,声音不自觉轻快几分,说道:「子钰说淮河河堤难言虚实,其到淮安府后,首要就会整饬河务,讯问相关河官,明晰堤堰强弱虚实,因汛情缓急针对布防,另已提调近两万京营兵卒赴淮扬、淮徐抗洪防汛,并言北方诸省雨水渐小,俟开封沿河局势稍解,就逐步抽调京营驰援淮南,以策洪汛,另外向朕恳求,以所携天子剑节制江北大营,提调兵马分镇各处堤堰,抢修险工。」

贾珩在徐州的奏疏,没有任何废话,全部都是干货。

向天子陈述了他打算到清江浦的整饬河务方略,以及为何这般做的考量,密奏给崇平帝。

而条理清晰的方略无疑比崇平帝看到的各种安慰奏疏,更能抚平一颗焦躁不安的心。

提出问题,准备对策,实时反馈进度,给人的感觉就是可靠、信服。

宋皇后闻言,玉颜欣然,丹唇轻启,声音好似黄莺出谷,笑意嫣然道:「陛下,臣妾就说,陛下用子钰去清江浦就是了,他定有通盘筹划。」

崇平帝叹了一口气,道:「朕也知他必有方略,只是他又是平乱,又是治河,两边儿奔波,一时不得闲暇,也是朝中一时无得力之人可用。」

真是觉得越用越顺手。

「子钰他还年轻,正是大展宏图之时,再说他也为陛下分忧而喜。」宋皇后玉容嫣然,柔声道:「不过,子钰这次累的有些狠了,咸宁昨日来的书信,还说子钰和四弟前段时间食宿在堤,抢修险工,颇为辛苦。」

「嗯,此事朕知晓。」崇平帝面色顿了顿,轻声说着,转而问道:「咸宁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?」

宋皇后忽而忍俊不禁,丽人那张艳若桃李的妍美玉容恍若晴雪方霁,明艳不可方物。

反而让崇平帝一时间摸不着头脑。

宋皇后声音轻柔婉转说道:「咸宁说,婵月她也过去了,想着和大军一起凯旋,陛下不知道前一段时间,容妃妹妹还和臣妾说她,快一个月了,连封信都没有了。」

崇平帝也恍然而悟,一时间心头也有几分复杂,感慨道:「朕这个女儿,女大不中留啊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文学热点